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实际帮扶,创新工作举措,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呈现规模效益全面提升的良好势头。
一、总体情况
(一)市场主体继续增多。6月末,全市市场主体17.4万户,同比增长4.6%、当年新增1.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3.1万户,同比增长4.9%、当年新增0.8万户。及时将新建企业、成长型企业纳入统计,全市“五上”企业总数达到233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58家,同比增长7.3%,其中新增“五上”企业302家,新增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比重达12.9%。
(二)民营工业企业活力继续增强。上半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664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 91%;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16%,比全市规上工业增速高 1.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80.3%。分门类看,民营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56.2%,制造业增长 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4.3%。
(三)项目民间投资继续活跃。1-6月,全市民间投资下降3.3%,增速居全省第10位。分三次产业看,一产民间投资增长1.1%、二产民间投资增长6.3%、三产民间投资下降20.9%。民间投资中,扣除房地产投资外的项目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8%。同时,通过全国投资在线监管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我市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75.98亿元,拟吸引民间资本规模47.62亿元。申报全国重大民间投资项目5个,其中中清先进电池制造(池州)有限公司年产12GW高效TOPCON光伏电池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第一批预入库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四)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已推荐118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48家拟申报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首批次新材料4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台(套)、省级新产品4个,上报首版次软件1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
(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指导宝镁公司制定研究院布展方案,获省支持资金8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400万。印发《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2024年工作方案》,目前,池州科创中心已入驻企业24家,引进博士4人、硕士18人;均益金属等5家池州本地企业拟在池州科创中心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省级研发平台培育库,入库企业25家,拟推荐14家企业创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支持艾可蓝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推进“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工作,目前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的清零12家,完成率41.4%,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的清零2家,完成率40%。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惠企政策支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一是及时兑现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开展2023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工作,兑现2023年度“免申即享”项目173个,奖补资金共186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承担1308万元。二是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动惠企政策申报、审核和资金兑付“一网通办”,实现惠企财政资金直达企业。兑现时限平均压缩逾50%、申请材料平均压缩逾30%以上。1-6月累计落实税费支持政策30.83亿元,其中,减免税收26.57亿元,减免社保费0.42亿元,减免非税收入0.93亿元。民营经济纳税人(企业+个体)减免税收26.71亿元。三是优化税收服务。在全市建立4个征纳互动运营服务中心,开设坐席14个。2024年以来,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智能互动64540户次,在线互动20082户次,互动成功率超97%,电话互动30375户次,电话接通率超70%。四是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对4家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抽查审计,今年我市商协会通过减免、降低、规范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金额273万余元,惠及企业287家。五是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今年以来,市清欠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排查2次,收到省清欠平台反馈问题2起,共涉及资金255.3万元,经积极核实办理,其中一起已完成清偿,另一起已进入司法解决程序,有效推动拖欠账款及时清偿。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公平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联系服务企业。围绕打造“服务工业企业的标兵”目标,建立机制、积极作为,深入企业车间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发展。今年以来,经过全面走访84家企业,共有67家企业提出融资、用工用地、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问题102个问题,所有问题正在积极办理过程中。二是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对政府及部门出台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全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全市共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63余份,经修改后通过4份;协助省局依法查处并纠正本市1起行政垄断行为。三是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按月归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2024年上半年经自查和甄别,未发现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按季度归集不当干预市场建设行为典型案例,将整改情况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2024年上半年我市发现1例不当干预市场建设行为,并已整改完成。四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与援助机制,实施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项目,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务联络室,全面梳理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现共收集本地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企业56家。五是优化审批管理机制。印发《池州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方案》《池州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公布528项安徽省“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严格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不得擅自增加许可事项。
(三)对接企业需求,强化要素服务精准供给。一是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1-6月全市6个开发区完成“标准地”出让14宗,出让面积450.28亩,占新增产业用地出让比重达100%。二是保障民间投资项目用能需求。2024年以来,全市(含省、市和县区)批复项目能评25个,其中,民间投资项目23个,占比92%。三是简化办电申请程序。严格落实《供电营业规则》收资要求,所有营业场所均提供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服务;持续压缩办电环节,160千瓦及以下低压小微企业办电环节仅有用电申请、装表接电2个;10千伏普通用户压减至用电申请、供电方案答复、竣工检验和装表接电3个。四是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取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省内关系转移,实行账户归并,并通过平台全面实现跨省网办;在政务大厅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今年以来累计为24名企业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成功帮助企业申报人才奖补资金250万元,兑现人才生活补贴547.57万元;开展“海聚英才·智绘池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搭建人才项目与科创平台对接桥梁,支持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合作,帮助新兴产业链企业揽才。五是强化融资服务保障。依托“共同成长计划”工作专班,组织筹备“共同成长计划”进园区暨银企对接活动。截至6月末,今年全市银行机构发放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81笔10.7亿元,发放商标权质押融资贷款21笔1.87万元。建立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银企对接会6场,对接企业300多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5.41亿元,开展“进园区、下基层、到项目”活动11期,对接企业29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5.5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8.25亿元,比年初新增95.28亿元,同比增长30.32%。
(四)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梯次培育科技企业。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双倍增”计划,动态充实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遴选157家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进行培育,推荐118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48家拟申报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建好用好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车规级芯片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深入探索推进科创“飞地+人才”模式,建成启用池州(上海)科创人才中心,引进入驻企业23家,获8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支持18家企业申报产业基础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组织安安新材等22家企业单位获批省新兴产业相关资金3853万元。推动安徽宝镁公司与巢湖云海镁业共建省高性能镁合金及结构件产业创新中心。三是推进产教融合。根据《池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池教〔2018〕14 号),健全池州职业教育集团,有效推动职业院校与138家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及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7.3%,吸引31名企业行家里手参与教育教学,共建实训基地2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落实“三首”扶持政策,对新认定的“三首”产品,按国家级、省级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四是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动态更新重点领域企业能效和节能降碳改造重点项目“两个清单”,指导华尔泰获批中央预算内节能降碳资金5000万元,贵航特钢、铜冠有色获批省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奖补资金1024.1万元。五是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完成“科创贷”产品上线平台,为490家企业提供“科创贷”服务,累计授信86亿,放款59亿。搭建综合信用评价系统,完成全市1700户“五上”企业数据采集及信用评级全覆盖,创建全省首个汽车集聚园信用示范街区。
(五)强化平台服务,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开展2024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众创空间备案工作,推荐青阳经济开发区综合孵化器认定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池州市2024年度第一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众创空间备案工作,认定东至经开区科技孵化器等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平天湖“科创谷”规划工作调研,草拟“科创谷”建设方案。二是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引进培育2个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7家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已有856家企业“登云上平台”采购云软件服务包并应用;开展“数字化转型”进园区系列活动,已在各县(园)区开展了7场900余人次的“百城千园行”暨工业互联网知识培训。积极融入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工业领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广信农化、华尔泰化工、铜冠铜箔、艾可蓝等上市公司和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建成企业级互联网平台。积极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园区合作设立主导产业研究院,在重点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支持、引导较大规模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和设计中心。三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制定出台《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的通知》(池办秘〔2023〕51号)和《关于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池”久满意“四个服务”矩阵工作机制的具体措施》(池办发〔2024〕4号),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家恳谈会机制,进一步拓展政商沟通交流渠道,常态化倾听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自2023年8月以来,市级层面共召开恳谈会4次,共收集问题107个,已解决问题71个;开展“市长面对面”活动10次,共收集问题48个,已解决问题32个;各县(区)共计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23次,收集问题241个,已解决问题220个。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坚持培大育强,提升小微企业规模质量。深入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谋划制定专精特新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持续推动专精特新提质扩面,全年努力实现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重视发展民营小微企业,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尖、小而特、小而强”的特色小微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密切关注符合升规条件的企业,加大支持培育力度,鼓励其升规入统,壮大民营“五上”企业规模,更好地反映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果。
二是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孵化载体,为个人创业和中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的孵化载体,积极推动我市孵化器与沪苏浙科技企业孵化器对接与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创新主体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各类研发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建立公共研发平台,集中集群企业和平台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补政策体系,优化奖补机制,丰富奖补方式,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实施办法,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加强部门协同合作、信息共享,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明确目标与责任,共同促进我市民营企业良好发展。
三是推动制造业民间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本支持,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对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扎实做好“双招双引”工作,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服务,吸引落户一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新型制造业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对补短板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继续大力推进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等服务领域,形成资金合力。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投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着力推动民间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对企业诉求高度重视、及时对接,落实举措,积极解决。牵头召开池州市民营企业家迎新春座谈会,开展创新发展民营企业十强、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扬工作,营造浓厚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便捷、全覆盖的金融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提升投资服务水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实体项目,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的项目,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帮助解决好环评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争取减少项目审批中的前置条件。开展民营企业走访专项活动,摸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拿出管用的实招、硬招、新招,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