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365体育 > 池州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池州市第十一中学 > 教学教研

池州市第十一中学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阅读次数:2985 次 作者:池州市第十一中学 来源:池州市第十一中学 发布时间:2023-10-27 09:21
【字体大小: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持教科研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服务的意识;强化教科研一体化思想,努力使教科研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实践,开展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问题的研究行动;提升学校教科研品位和水平,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

1、使学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2、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构建起校本资源库。

3、用3-5年时间,在现有基础上,争取3-5个市级课题、1-2个省级课题的立项或结题。

4、用5年左右时间,在现有基础上,培养10名左右校级、5-7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3-5名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以上、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在国家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3-5篇教育教学论文。

三、形式与内容

1、抓实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规划与教师备课管理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安排和教务处学期教学科研计划安排,拟定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目标定位准确,工作具体到周,措施切实可行,并于开学后2周内将学期教学计划上交至教研组存档备查。各教研组要每学期开学前1周,组织教师提前备课,鼓励开展提前集体备课撰写高质量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课时教学设计应涵盖新授课、复习课、试卷作业讲评课、实验课等;备课笔记要规范完整,不仅要有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及其突破、教学方法选取、教学准备等要素,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导入、新授、小结、作业、板书设计、教学批注、教学反思等内容;学校鼓励电子备课,制作PPT课件,加强备课资源共享,形成校本资源库。学校对备课笔记检查实行分类要求,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要求课前备课但不要求有详案;副高以下职称的,不仅要求课前备课还要有详案;进校不足3年的新进教师必须手写规范的备课笔记,鼓励制作PPT,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严格教学巡查,强化课程管理

学校实行常态化教学巡查和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督促全体教师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严禁无故缺课、随意占课、私自调课、迟到早退、上课接打手机、教室内吸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及时纠正其他不当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3)强化行政领导推门听课

学校实行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行政领导推门随堂听课不少于5节次,并落实“三查一谈”要求,当堂检查授课教师的备课情况——查教学设计,当堂检查授课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查作业,当堂检查授课教师的教辅资料征订和使用情况——查教辅,并与授课教师就授课情况进行交流谈话,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给出建议。

(4)细化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学校实施青年教师业务提升方案,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力争用1-2年时间让新进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适应新单位、站稳新讲台;力争用3年时间让新进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能够胜任所教学段各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胜任大循环教学,培养5-7名校级骨干教师,并能在市、区范围内初步崭露头角、小有名气;力争用3-5年时间让青年教师能够独当一面,并能在市县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名气,培养5-7名市级骨干教师,培养3-5名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以上、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

2、规范基础教研

(1)规范公开课教学

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各教研组实际情况,对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各学科各类公开课教学活动,作出总体要求。语、数、英三个学科的教研组,每学期开设各类型公开课教学活动3-4次,其他学科教研组开设各类型公开课教学活动2-3次;各教研组校际交流课开设情况,视本教研组实际需要和学校接待外校来访情况,开设和完成校际交流课任务。

学校要求每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各教研组要做到:明确公开课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开设目的,预测所能达到的效果;开课前要组织本学科组(备课组)教师,围绕课题(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充分研讨打磨;开课时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并实行现场考勤;课后要立即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进行评课议课,评课议课活动同样要求教研组成员全员参与,并实行现场考勤,评课议课时,应全员发言,从不同视角和优缺点两个层面,对公开课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点评。每次教研活动完成之后,教研组长做好教研组台账建设,包括封面、教学设计、评课会议记录、教学反思、签到表、活动图片等。教师个人做好个人材料整理,包括公开课通知、教学设计、评课会议记录、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反思、签到表、活动图片等。

(2)规范集体备课

学校强化集体备课工作,要求并重视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要在做好公开课教学活动前的集体备课研讨外,各学科各年级每学期应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统筹本年级本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同时,每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都要做到“五有”:有中心发言人、有主题内容(课程分析、教学设计、进度安排、试卷研讨、成绩分析、培优扶差等等)、有针对性(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困惑)、有详细记录、有汇总上报(期末教务处检查存档)。集体备课要推行“主备制”,落实“同步制”(备课组同步教学进度),以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为着力点,汇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力量,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规范听课交流

学校对全体教师校内相互听课交流,进行规范管理、分层要求。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次;副高以下职称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次;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教师,新进教师听指导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次(每月不少于2节次),指导教师听自己负责指导的新进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次(每月不少于1节次);行政领导推门听课,每位行政领导每学期推门听课节次不得少于5节次。

学校在强调听课节次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听课行为的真实性,并强调听课之后的相互交流;注重听课记录的完整性,并强调评价意见的针对性。教师在相互听课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加强作业管理

根据“五项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作业管理,鼓励和实行分层作业,控制课后作业总量,规范学科教辅资料征订,强化学生课后作业布置的质量,提升作业效果。七年级语、数、英三学科允许布置总量每天不超过90分钟的课后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学科不得布置课后书面家庭作业;八年级语、数、英、物四学科允许布置总量每天不超过90分钟的的课后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学科不得布置课后书面家庭作业;九年级由各学科统筹,布置总量不超时、内容不超纲的课后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学科不得布置课后书面家庭作业。

尊重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管理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注意引导学有余力的的学生,适当进行拓展性学习,对少数学生学生经过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可酌情调整和减少,不得影响学生视力和睡眠。

学校在严控学生课后家庭作业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作业布置的质量,严禁烂订教辅资料和不加选择的笼统布置作业。强调精选练习题、分层布置的同时,要求教师先做后布,布后及时回收和认真、细致批阅,集中评讲共性问题、个别指导个性问题,真正做到“有布必有收、有收必有批、有批必有评”,鼓励教师对部分学生作业、试卷进行面批、详改。

(5)提升命题制卷水平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情、校情开展日常教学测试的自主命题工作,提高命题和测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片区级联考命题的组织工作,提高片区级联考命题的质量。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命题工作,在提高学校教师命题制卷水平的同时,全面理解教材知识体系和重难点,把握学科测试考核的方向,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审题教师结合试卷审查表严把试卷审核关,做到无科学性错误,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标,答案精准。

3、加强交流学习

(1)邀请校外专家名师来校开展讲座和指导

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邀请专家名师来校对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和业务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2)邀请名校名师团队来校观摩交流

学校每学年在接待外校来校交流的基础上,原计划邀请名校,特别是江浙沪知名初中的学科教学名师,来校开展校际观摩交流,安排中青年教师上校际交流课或者进行交流发言,并请名校名师点评指导。通过邀请名校名师团队来校观摩交流,找出差距、诊断指导、解决问题,逐步缩小与名校之间的差距,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学习

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三年计划,分年度、分批次参加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技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开展赴名校跟岗见习工作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积极创造条件安排青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学管理人员等,赴周边名校,特别是江浙沪初中名校,开展为期1周至1个月不等的跟岗见习活动,全面学习名校名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工作方式,深入了解名校的日常工作机制和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习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帮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4、提升高端教研

(1)组建教研指导团队

学校组建以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拔尖人才为主体,教务处主任、副主任和教研组长参与的学校教研指导团队,全面指导学校教研工作,特别是省级优质课、教学大赛参赛指导,加强对市、省、国家级课题申报、过程研究和结题工作,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特别是在CN刊物、国家级期报刊、中文核心期刊和学科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的指导。通过3-5年时间,全面提升学校高端教研水平。

(2)强化课题研究

鼓励和指导学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实际、学科特点、学校实情,扎根校本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市、省、国家级课题,加强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研究实际问题、解决教学困惑、推广成功经验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3)鼓励发表论文

鼓励和指导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广泛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并力争在CN刊物、国家级期报刊、中文核心期刊和学科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学校在加强论文撰写指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论文发表的奖励和补助,激发广大教师发表论文热情的同时,切实减轻教师论文发表的经济负担。

(4)提升参赛水平

鼓励和指导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广泛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精选和推荐优秀青年骨干学科教师,参加各类省级以上的教学大赛,组建学科大赛指导团队,加强对参赛选手的指导和支撑,力争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教学大赛中,取得更好名次。

四、考核与评价

教学科研是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为公平、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业绩,提高教师投身教研、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对教师教学科研业绩进行细化考评。

教师教学科研业绩考评设置考评基础分为60分,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根据教师一学期以来参加学校教研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具体细则如下:

(一)加分因素

1、参加学校基础教研活动,完成分内任务,按下列情况分别加分:

(1)按时参加教研组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含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师培训活动、教研组会议等),出勤率100%,以及教研活动中积极发表见解,主动承担组内分工,及时上交各项教研材料和检查材料并配合各项检查,检查考核合格的,加10分。

(2)承担各类公开课教学任务的。承担校内公开课教学的每次加1分;承担外校来校交流公开课教学的每次加2分;承担由教务处统筹安排送教下乡授课的每次加2分;参加片级教研活动,承担授课任务和试卷分析任务的每次加2分。

(3)承担试卷命题任务的。承担期中测试和校内统测(教务处统一安排的多学科统一测试)命题任务的每次加1分;承担片区联考命题任务的每次加2分;承担区级及以上统测命题任务的每次加3分。

2、论文发表和获奖,按下列情况分别加分:

(1)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的。在ISSN和CN标准普通期刊上发表的每篇加2分;在国家级期报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每篇加4分;在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每篇加5分。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等级期刊发表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累计加分。

(2)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类评比中获奖的。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一等奖的每篇分别加1分、3分、4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二等奖的每篇分别加0.5分、2分、3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等奖的每篇分别加0分、1分、2分。同一篇论文在获得不同等级奖项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累计加分。

(3)编写出版教育教学研究专著、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的。编写出版教育教学研究专著或参与编写出版教育教学研究专著的,每千字加5分;编写出版教材或教师用书的,每千字加3分;编写出版教辅资料的,每千字加1分。此项加分封顶为30分。

3、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获奖,按下列情况分别加分:

(1)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优质课比赛获奖的。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一等奖的每次分别加1分、3分、4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二等奖的每次分别加0.5分、2分、3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等奖的每次分别加0分、1分、2分。在同一序列的评比活动,获得不同等级奖项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累计加分。

(2)参加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大赛获奖的。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一等奖的每次分别加1分、2分、3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二等奖的每次分别加0.5分、1分、2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等奖的每次分别加0分、0.5分、1分。在同一序列的评比活动,获得不同等级奖项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累计加分。

4、参加课题研究并完成结题,按下列情况分别加分:

(1)以我校名义申报的课题结题的。市级课题成员与负责人分别加1分、2分(课题组成员总赋分累计不超过10分);省级课题成员与负责人分别加2分、4分(课题组成员总赋分累计不超过15分);国家级课题成员与负责人分别加3分、5分(课题组成员总赋分累计不超过20分)。

(2)非我校名义申报的课题结题的。市级课题负责人加0.5分,成员不加分;省级课题负责人分别计1分,成员加0.5分;国家级课题负责人加2分,成员加1分。

5、教学业绩,按下列情况分别加分:

(1)常规教育教学成绩。所授学科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校内平均分居年级前四分之一名次(名次四舍五入计),每次计2分;学科期末统考校内平均分居年级前四分之一名次(名次四舍五入计),每次计1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心理健康等非考试学科,以指导学生获奖为依据,一学期指导学生有获得市级一等奖的加0.5分,有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加1分,二等奖的加0.5分,有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最高不超过2分。授课多个班级的,以最好班级成绩计分,跨课头的以最好成绩计分,各等级奖项加分以最高等级奖项计分,不累计。

(2)毕业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授班级在毕业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学生成绩达到县区第1名的,其科任教师分别各加2分;班级学生达池州一中录取人数居年级前三名的班级,授课教师分别加2分、1分、0.5分。(注:此项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

(二)减分因素

1、每学期无故缺席教研组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含教研组会议、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师培训活动、教学研讨等)的,低于3次的每次扣1分,超过3次的部分每次扣2分,迟到1次扣0.5分。

2、每学期备课笔记备课不规范(过于简单、结构严重不完整、基本要素严重缺失、跳备、漏备)的扣3分;不按规定上交备课笔记检查的,或者造假的扣5分。

3、每学期听课节次少于学校规定的,少3节次以内的每少1节扣0.5分;少于学校规定节次3节次以上的,按每少1节扣2分处置;听课笔记课堂教学情况记录不完整或评价意见缺失的,每2篇次扣0.5分;听课笔记涉嫌造假的,一经查实扣8分。

4、学期教学期间,无故拖延教研组和学校教研活动进度、影响教研活动正常开展的,每次扣2分;造成不良后果和严重负面影响,影响学校声誉的,每次扣5分;拒不承担教研组和学校交办的教研任务的,每次扣10分。

5、学期教学期间,作业只布不收、不改,或者让学生批改,扣3分。

6、学期教学期间,上课迟到(含早读课和拓展课)3次以上的,每超过1次扣1分;未经教务处备案,私自调课的,每查实一次扣2分;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私自外出的,一经查实,每次扣3分;外出没有履行请假手续,未经教务处备案,私自请同学科其他老师带上课的,每次扣5分;因迟到、私自调课、私自外出、私自请人代课,造成轻微教学事故的,每次扣10,造成严重教学事故的,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7、中考单科成绩低于全区单科前1000名平均分、期末统考单科成绩低于年级单科成绩低于年级单科成绩前五分之二学生平均分,每人次扣0.3分。(注:此项扣分最多不超过3分。)

(三)积分运用

1、每学期考核一次,按积分高低排序,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进等依据之一。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进或者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资格:

(1)每学期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3次以上的,或者迟到5次以上的;

(2)每学期备课笔记拒不上交检查,或者备课内容严重缺失的;

(3)每学期听课节次严重不足,少于学校规定节次一半以上的,或者拒不上交听课笔记的,或者听课笔记记录不完整、课堂教学情况记录和评价意见严重缺失的;

(4)拒不承担教研组和学校交办的教研任务的;

(5)因私自调课、私自外出、私自请人代课,造成教学事故的;

(6)其他影响学校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2023年8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