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是池州享誉中外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杏花村文化内涵,加快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实践,是创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文化业态,是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的战略举措。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必将彰显池州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优势,必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知名品牌,必将促进幸福池州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精神,以“文化立区、生态建区、产业活区、旅游兴区”为目标,以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弘扬历史文化为主题,以高起点规划为统领,以高品位旅游景观为载体,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突出把握规划、策划、建设和营销四个环节,着力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具有山水风情、生态风貌、唐朝风韵、江南风格、市井风味、农耕风俗的“365体育:最具特色的旅游业态”和“365体育:最有价值的文化品牌”。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一期项目,即东起文庙遗址园、西至跨长江铁路桥,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区域,建成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齐全、旅游功能完善、品牌效应彰显、独具文化魅力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力争到2020年,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包括二期,即西至天生湖在内的35平方公里区域,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园、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佳境,建成集生态文化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市井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年接待能力达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建设前期,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营、股份合作、融合发展的模式。
2、坚持规划引导、项目示范。以规划为统领,依托杏花村文化的深厚底蕴,着眼于文化发展和旅游休闲的双重定位,体现原生态、城市风貌、文化传承和山水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3、坚持特色为主、联动发展。以旅游业态为主,突出“诗、酒、茶、花、水”文化主题,促进文化创意、生活体验、休闲度假、会展商务、旅游观光等业态相互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山城互动、全市联动”的大旅游格局。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调查摸底。由市旅委牵头,市文广新局、市方志办等部门配合,负责开展杏花村文化旅游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做好旅游资源普查、历史文献搜集、文化内涵挖掘方案拟定等工作。
(二)项目选址。由市规划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旅委、市林业局、市农委、市水务局、贵池区配合,召集有关专业人士共同论证,2012年4月中旬界定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一期16.8平方公里区域四至范围,并用界桩予以明确。贵池区政府负责抓紧做好景区内现状控制和农户征迁安置工作。
(三)改善生态。市林业局牵头,贵池区配合,负责先期谋划并建设江南植物园、经果观赏园,2012年4月完成400亩杏花林的种植任务;市农委牵头,贵池区配合,负责先期谋划并建设观光农业示范园。市水务局牵头,贵池区配合,负责先期谋划启动与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相毗邻的秋浦河段整治工作。
(四)编制规划。市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高起点编制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及景点建设详细规划,要体现旅游区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相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文化内涵与旅游景观相融合的鲜明特色。2012年7月底前完成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五)项目招商。市旅委牵头,市招商局配合,包装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各版块景点,策划编制招商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知名度高、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业参与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与经营,力争2012年10月底前引进1-2家综合实力型投资商。
(六)制定方案。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复建方案,包括征收安置、林业生态、河流整治、农田保护、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明确工作任务、实施步骤、责任主体,确保落实到位。
(七)景区建设。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市城投公司负责启动景区入口建设。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安排,引进的旅游区经营主体严格按照5A级景区标准,分步进行旅游区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停车场、住宿、饮食、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规范建设。
(八)旅游产品开发。由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经营主体牵头,市旅委、市规划局、市文广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加大旅游景点开发力度,再现古杏花村十二景点,营造游客与旅游区的互动空间,发展农耕、茶庄等体验旅游;建设杏花等果木花苑,重现“十里烟村一色红”的胜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发掘池州本地的饮食等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塑造杏花村品牌效应。
(九)服务体系建设。由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经营主体牵头,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市旅委、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开通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直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交通客流专线,完善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体系,实现与全市其他景点互动发展;对服务软环境采取标准化管理,加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从业人员培训,更新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加大管理力度,净化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政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市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顾问,贵池区政府、市旅游、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林业、水务、文广新、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指挥部,加强对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若干工作部,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各工作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分块推进各项工作。
(二)强化项目支撑。对符合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整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市发改、旅游、文广新、水务、农业、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要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对口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等政策支持。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土地、品牌等优质资产,鼓励和引导金融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保障项目用地。将旅游设施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认真做好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征收安置、用地报批、土地出让等各项工作。
(五)形成工作合力。贵池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在项目、招商、用地、规划、旅游管理、资本运作、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推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
(六)大力宣传推介。认真策划宣传主题,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效果;定期通报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情况,引导市民关注、参与、监督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品牌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营销,放大品牌效应。
(七)实行奖惩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项目策划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板块招商、旅游营销等工作进行考核,对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
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