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365体育 > 池州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教育领域
  • 池州市

    池州市第一中学

    办学地点: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升金湖698号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30-17:30 联系电话:0566-2026219 办学层次:高级中学 办学性质:公办 上级主管部门:池州市教体局

    官方微信

    池州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贵池中学)

汪炜杰,男,安徽东至人,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池州市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共池州市委教体工委委员,池州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贵池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是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学校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和“绿色学校”、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在中共池州市委教体工委的领导下,学校育人质量逐步提升。2020年开始优化池州市人民政府与365体育: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2017年签订的军民融合战略合作项目——“钱学森班”的办班机制。2021年实现了池州市生物学科竞赛省一等奖零的突破;2022年有8位同学获省一等奖,数学竞赛1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物理竞赛4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化学竞赛3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樊骞和许佳璐2位同学同时入选化学竞赛省队,其中樊骞同学荣获金牌成为安徽省中学化学学科唯一一位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选手,并保送北京大学。2020年以来有12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学校是池州市唯一一所市属高中学校,每年面向贵池区招生1000人,现有班级60个,在籍学生3075人。教职工编制数245个,在编在岗教职工219人,退休教职工60人。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9〕29 号 )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 号 ) 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 年修订)  》( 以下简称新课程)《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皖教基2020〕9 )《池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池教体办〔2020〕132号) 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池州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层推进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管理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导学校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办好优质的池州市第一中学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面向人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把握普通高中的办学定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强化统筹,分类实施。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整课程在学校育人环节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整体设计,确保学生发展需求、选课选考、课程安排以及考试评价的内在一致,坚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加强校际间交流,校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全体教职工在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选修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创新。

3.结合校情、师情、学情配置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校本课程)。

4.完善机制,确保实效。建立健全校内各部门的组织领导、课程管理、教师培训、课堂示范引领、考试评价、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教学科研、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 

三、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推进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育人方式深入实施,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技术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使命感、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教科研工作全面转型,引领和服务课程教学改革能力不断提升,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培养体系,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学校基本格局

四、课程设置

(一)学制和课时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平均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

2.每学年分两学期。

3.学生通过18课时的科目内容学习可获得1学分,科目教学时间安排18课时的倍数。

(二)课程类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校本课程)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部分科目的必修、选择性必修的拓展提高和校本课程。

1.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其相应高考科目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且达到选择修;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3.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升学考试等多样化需求、学校师资能力,及学校办学特色等需求选择性地开发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三)开设科目与学分

高中三年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选修教材和校本课程)

语文

8

6

2(拓展提高)+ 1(兴趣延伸)

数学

8

6

2(学科竞赛、拓展提高)+ 1(兴趣延伸)

外语

6

8

3(拓展提高)+ 1(兴趣延伸)

思想政治

6

4-6

2

历史

4

2-6

2

地理

4

2-6

2

物理

6

2-6

1(学科竞赛、拓展提高)+ 2(实验研究

化学

4

2-6

1(学科竞赛、兴趣延伸)

生物学

4

2-6

1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6

2

2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2

 

体育与健康

12

4

2

综合实践活动

8

 

 

劳动

6

 

 

合计

88

≥42

≥14

(四)科目及教学时间安排

1.必修课程:按照省市要求统一安排在课表中落实,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为英语。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音乐、美术必修内容各为3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开齐必修学分要求的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每学期2学分共1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4学分),学生可在以下4项跨学科课题研究中自选2项:英语话剧表演(语文组和英语组)、逻辑的力量(语文组和政治组)、数学建模(数学组和信息技术组)、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组和通用技术组)劳动课程中的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计2学分(由德育处依据志愿者服务证明认定);其余4学分由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学分 + 校本课程内容(物理实验探究)构成。

2.选择性必修课程: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必须修满上限学分,主要在高二全学年开设;选择作为合格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含技术)在高二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选择性必修课安排在高一下学期课外活动时间(与学校高一年级歌咏比赛结合),美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安排在高二年级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与学校高二年级绘画、书法展结合);体育选择性必修运动技能系列4学分,在高一上学期和高二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开设。

3.选修课程(包括必修、选择性必修知识拓展提高和校本课程)

(1)选修课程 ≥14学分,各学科开设的选修课程如下表:

学科

选修学分

选修课程专题校本课程

语文

3(必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

2学分

365体育:革命传统作品专题365体育:当代作家作品专题跨文化专题  1学分

数学

3(必选)

选修:概率统计

数学建模、学科竞赛(拓展提高)2学分

数学文化必修、选择性必修延伸)

数学科学探究活动(兴趣爱好)

1学分

英语

4(必选)

选修一(2学分)

拓展类

英语话剧

实用类

(单词大赛)

历史

2(自选)

史学入门1学分

史料研读1学分

地理

2(自选)

自然灾害与防治1学分

环境保护旅游地理1学分

化学

1(自选)

学科竞赛、实验化学1学分

生物

1(自选)

现实生活应用1学分

政治

2(必选)

逻辑(1学分)、时事专题(1学分

物理

3(必选)

必修知识拓展提高、学科竞赛(1学分)、物理实验探究、小发明(2学分

通用技术

2(自选)

摄影技术(1学分)、木工(1学分

体育与健康

2(必选)

排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7选1)专项技能(2学分

(2)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安排:

体育与健康选修课:高二年级下学期、高三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数理化竞赛培训:高一年级竞赛培训以校内教师为主,高二竞赛培训以外请金牌教练为主,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时间安排在周六晚上、周日上午;提供其它选修课程: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上学期周课表中周一、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统一设置为校本课程。

 

池州一中校本课程安排计划表

学科

校本课程模块

教学时间安排

选修学分

语文

知识拓展

高二全年

2

兴趣延伸

高三上学期

1

数学

学科竞赛培训(自选)

高一、高二

2

知识拓展(概率与统计)

高二下、高三上学期

兴趣延伸

高二上学期

1

英语

知识拓展(选修一)

高二下、高三上学期

3

兴趣延伸

高二上学期

1

历史

兴趣延伸

高二全年

2

地理

兴趣延伸

高二全年

2

化学

学科竞赛培训(自选)

高一、高二

1

兴趣延伸

高二下

生物学

兴趣延伸

高二下

1

思政政治

逻辑

高三上

1

时事专题

高三上

1

物理

学科竞赛培训(自选)

高一、高二

1

知识拓展

高二下

实验探究、小发明

高二全年(课外活动)

2

通用技术

摄影技术、木工

高二全年(课外活动)

2

体育健康

专项技能(7选1)

2学分

高二下高三上学期

课外活动时间

2

每学期期末各教研组报下学期本学科选修课程(校本课程)计划、授课人,开学初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全校选修课程表(作为学校总课表的子课表)。

(3)严把校本课程意识形态关

    除数学《概率与统计》和英语《选修一》国家统编教材以外,其他选修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思想、统一格式、严把意识形态关。授课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提交教研组会议讨论定稿。

(五)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认定;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

 

  

学分

 

必修上册

8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6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数学

必修第一册

4

必修第二册

4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英语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必修第三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2

政治

必修1

1

必修2

1

必修3

2

必修4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物理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必修第三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化学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生物学

必修1

2

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4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跨学科为主),学生可在以下4项跨学科课题研究中自选2项:英语话剧表演(语文组和英语组)、逻辑的力量(语文组和政治组)、数学建模(数学组和信息技术组)、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组和通用技术组)。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由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学分)+ 校本课程物理实验研究(2学分)构成。

信息技术必修3学分,为“数据与计算”(2学分)+“网络基础”(1学分)。

通用技术必修3学分,为“技术与设计(1学分)”“技术与设计(2学分)”。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统称技术课程,开课一学年(高一上、下学期和高二下学期),每周1课时

音乐:必修3学分+选择性必修1学分;

美术:必修3学分+选择性必修1学分;

音乐和美术统称艺术课程,高一开课一学年,每周1课时

体育:必修体能与健康每学期2学分(共12学分),高中三年均开设课程,每周2课时;选择性必修运动技能系列4学分,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开设。

选修课程 ≥14学分,各学科开设的选修课程分别为:

学科

选修学分

选修课程专题

语文

3(必选)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

2学分

365体育:革命传统作品专题365体育:当代作家作品专题跨文化专题  1学分

数学

3(必选)

选修:概率统计

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拓展提高)

2学分

数学文化必修、选择性必修延伸)

数学科学探究活动(兴趣爱好)

1学分

英语

4(必选)

选修一(2学分)

拓展类(阅读)

实用类

(单词大赛)

历史

2(自选)

史学入门1学分

史料研读1学分

地理

2(自选)

自然灾害与防治

1学分

环境保护旅游地理1学分

化学

1(自选)

化学竞赛、实验化学1学分

生物

1(自选)

现实生活应用1学分

政治

2(必选)

逻辑(1学分)、时事专题(1学分

物理

3(必选)

必修知识拓展提高、物理竞赛(2学分)、物理实验探究、

小发明(1学分

通用技术

2(自选)

摄影技术(1学分)、木工(1学分

体育与

健康

2(必选)

排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7选1)专项技能(2学分

五、课程实施

1.高一高二高三课程实施规划

首先是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成员及全体新教材授课教师进行通识培训,认识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要求,认识高校专业设置,选课走班。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上级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好三年各学科课程(如下表),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并告知全体教师,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开足规定的课时。学校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德育处积极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发,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1)高一年级

集中高一全体授课教师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

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观念;

探索新的教学评价、考试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开足必修课程。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

2)高二年级

继续对新加入新课程新教材教学任务的老师进行集中课程培训;

分享上一个学年高一年级教学时积累的有益经验;

调配好教师资源,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部分学科的选修课程;

组织部分学科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积极参加校际间联考联测;大数据分析;

3)高三年级:

高考复习,上学期开设部分学科的选修课程,以便满足毕业学分的需要;高三下学期初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例会常态化,交流学生发展指导经验。安排心理健康课程,结合学生发展指导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班会课作用和效益。

(2)除班主任以外,由各班主任安排班级授课教师分管7-10个学生,并跟踪指导。

(3)组建各班级、年级、学校家委会,各班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4)邀请知名校友、高校教授专家到学校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5)充分利用平时考试检测成绩,分类组合排序,为学生选课提供数据支撑。

3.推进教学改革

(1)制定激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增招实验室管理员,加强实验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4)加强校本作业的编写与设计,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5)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要适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直观性,辅助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导,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运用,加强教学中大数据分析,有的放矢,充分利用智慧校园软件平台的数据分析材料,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改革。

4.规范教学管理

(1)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每周五天教学,安排学生晚自习,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严格控制晚自习教师上课,以辅导答疑为主,利用晚自习时间对部分学生个性化需要开展拓展性课程辅导。

(2)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每学期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最好是校际间联考的方式,尽量多的收集学生考试数据,充分利用好考试数据,加强考试数据分析,使得学生认识自己的不同组合方式的优劣,并做好反馈。

5.推进选课走班

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实施选课“小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1)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有序推进选课走班与分层分类教学相结合。

(2)研究制定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行“小走班”(原则上走1科)

6.加强教学研究

(1)加强教研团队及管理的改革。逐步优化教研组管理队伍,实现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队伍年轻化,形成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校内教研,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每周半天),研究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

(2)在教研活动中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要求按照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3)教务处安排专人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践中转化落地等问题加强研究,组织开展课题申报、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培训、分层教学管理、特长生培养等。

7.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学校同学科网、正确云教育智慧网站合作,教师合理应用资源网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江南十校”联谊会、“江淮十校”协作体、“皖江名校”联盟、“安徽十校”联盟等合作团体,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

六、课程评价

1.建立完善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

(1)学生修习的学分认定:

必修课学分认定:有省级合格性考试科目的必修学分,通过合格性考试由教务处认定;体育与艺术的必修学分由授课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共4学分由德育处根据相关证明材料认定,研究性学习4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跨学科为主)由教务处根据相关证明材料认定;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由德育处根据相关证明材料认定,其余4学分内容由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学分)+校本课程物理实验研究(2学分)构成,由教务处根据相关材料认定。

选择性必修学分认定: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学分(必须修满)由教务处依据年级联考成绩认定;学生合格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学分(必须达到下限)由授课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体育、艺术、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学分由授课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

选修课学分认定:由主讲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

池州一中学生学分认定一览表

学生姓名

高一入学日期

高三毕业日期

选科组合

学籍号

 

 

 

 

 

学分类型

 

认定学分

认定人签字

认定日期

认定部门

 

 

 

 

 

必修学分

语文

 

 

 

教务处

数学

 

 

 

教务处

英语

 

 

 

教务处

思想政治

 

 

 

教务处

历史

 

 

 

教务处

地理

 

 

 

教务处

物理

 

 

 

教务处

化学

 

 

 

教务处

生物学

 

 

 

教务处

技术

 

 

 

教务处

艺术

 

 

 

教务处

体育与健康

 

 

 

教务处

综合实践活动

 

 

 

德育处

劳动

 

 

 

德育处

 

 

选择性

必修学分

语文

 

 

 

教务处

数学

 

 

 

教务处

英语

 

 

 

教务处

思想政治

 

 

 

教务处

历史

 

 

 

教务处

地理

 

 

 

教务处

物理

 

 

 

教务处

化学

 

 

 

教务处

生物学

 

 

 

教务处

技术

 

 

 

教务处

艺术

 

 

 

德育处

体育与健康

 

 

 

教务处

 

 

 

选修学分

语文

 

 

 

教务处

数学

 

 

 

教务处

英语

 

 

 

教务处

思想政治

 

 

 

教务处

历史

 

 

 

教务处

地理

 

 

 

教务处

物理

 

 

 

教务处

化学

 

 

 

教务处

生物学

 

 

 

教务处

技术

 

 

 

教务处

体育与健康

 

 

 

教务处

合计学分

 

结论

 

 

(2) 积极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按照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的五个维度,安排专人指导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每个学期结束之前及时录入评价系统。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的修习情况应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指导,由德育处制定《池州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

(3)全面育人,做好全面性和多元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埋头上课,要关注学生表现,教育教学不能是纯“文本”教学,要挖掘教材内涵和方法,注意科学思维的教学活动,评卷过程也是要关注学生答题的思维活动,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学生情况和考试情况。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2.规范考试评价

(1)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考试命题应注重联系情境,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均应以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考试成绩合格是毕业的重要依据。选考科目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

(3)学业成绩量化性的评价:通过联考及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业学习情况,要求授课教师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发现学生优点,指出不足,鼓励为主。

(4)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把各次的考试成绩作为类比数据,折算成成长值。将学生的一些积极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核心素养发展上的成长过程和水平特征,为每个学生提供长期、具体可行的指导和改进建议。期末学业成绩报告单: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加权成绩填写学业报告单,重视班主任的评语评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小组,组长:汪炜杰

    副组长:纪良平、周伟、刘道平

  员:阮银苟、胡晓英、程胜、韩小康、蒋治国、齐远节、

各教研组长和备科组组长

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有效衔接各项改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重大事宜提交党委会审议。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成员及全体新教材授课教师进行通识培训,认识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要求,认识高校专业设置,选课走班。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上级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好三年各学科课程。

(三)加强学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

加快智慧学校建设,根据课程实施需要,落实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装备,及时配备理化生新增仪器设备,改建教学楼一楼教室,以满足选课走班教学,更新了微机教室,重新整修了体育馆、阶梯教室、报告厅,体育器材室,正抓紧图书馆改进项目,保障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及有关学科实验的开设。设立新课程核心素养宣传牌,改造校园绿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着力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一套覆盖基础数据服务、日常办公管理、教务管理、选排课、学业成绩管理和教学成果反馈的智能化体系,以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走班选课、分层教学改革内容,提升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

(四)加强经费保障

努力满足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设施设备配置、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与研修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必要的经费需求。

(五)加强培训和教科研指导力度

各教研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半天,学校为每位老师订一份学科专业杂志,每位老师配齐一本各自学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学校行政干部对联系督导的教研组要全程参加教研活动,指导督促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指导督促各教研组在学期结束前根据学校要求提交教研活动佐证材料和成果。学校适时开展教研组评优活动,强化佐证材料和成果运用,将其作为教研组评优和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实施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体育工作

1、学校现有体育老师7名(含聘用老师1名)。

2、学校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开设体育课程;高一高二年级每班每周2节体育课,高三年级每班每周1节体育课,另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

3、学校每年举办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以及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等,另外学校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田径、足球和篮球比赛。

4、学校体育组每年根据省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

二、美育工作

1、学校现有音乐老师1名、美术老师1名(聘用)。

2、学校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课、美术课。

3、学校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音乐、美术方面的活动和比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学生的歌咏比赛。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高中教育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加强与社会联系,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三、目标要求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2)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3)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四、落实举措

(一)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1.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国家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求,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统筹好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确保每周至少有1节劳动教育课程。

2.强化学科有机融合。要充分结合相关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学科教学应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完善实践类选修课程。学校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二)加强校内劳动活动开展

学校每周组织开展卫生打扫、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图书整理等校内集体劳动。大力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自觉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等365体育: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学校每周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劳动时间。

(三)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举办劳动文化讲堂,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学校结合寒暑假学生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

(四)加强校外劳动实践体验

学校结合居敬持志“大思政课”体系建设,不定时安排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实践教育、班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加强城乡学生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岗位实践等,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积极推进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实践教育。

(二)加强师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在劳动实践教育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担任兼职教师。

(三)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四)加强资源开发。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学校充分利用教室操场、食堂宿舍、场馆中心和绿化美化等资源,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场所。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学校师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掌握逃生知识、熟悉逃生技能,做到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临危不乱,有序、迅速地按照消防逃生路线安全疏散,确保生命安全和学校的消防安全,我校于2022年11月2日开展了一次应急安全疏散演练。

为了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总指挥的疏散演练领导小组,确立了“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落实细节”的演练原则。演练前,学校各班发放演练方案,告知演练的时间、内容及要求,让各班老师进一步明确演练要求,明白演练责任,并做好演练宣传,确保演练万无一失。

8时50分随着警报的响起,演练活动正式开始。各班学生按照应急预案沿既定路线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学生应到1007人,实到998人,因病因事请假9人;所有学生撤离教学楼共用时3分31秒。演练副总指挥刘道平在点评中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强调了用时未达标,并指出这主要是由少数班级时间观念不强及部分同学演练时紧张程度不够所造成的。他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防自救的本领,强化安全意识,牢记“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会在我身边”。

本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体师生的防患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师生自护、自救、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为创建“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幸福校园”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促进了学校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注重规范,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信息公开领导小组:

长:汪炜杰

副组长:纪良平、周伟、刘道平

  员:李季、纪连生、阮银苟、黄惠莉、胡晓英、韩小康、程胜、王徽民、蒋治国、齐远节

三、工作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制度

1、实行领导责任制。校长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处室信息公开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是本处室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

2、学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确定各个时期学校信息公开工作重点,交流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经验,解决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

3、各处室对外公开内容经本处室初审后,报校办公室和校长复审后公开。

4、各处室信息公开工作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报送需公开的内容,负责人要把好信息公开内容的初审关。

5、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做到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确保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

(二)政府信息公开审议制度

1、学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办公室)负责对学校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的审核把关,确保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质量。

2、办公室切实负起审核把关责任,督促有关处(室)及时报送学校信息公开信息。

3、审议坚持公开内容产生过程要公正、合理;公开事项决策过程要民主、科学;公开的结果要真实、可信。

4、学校重大事项或难以把握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学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或党委大会研究审定,方可实施公开。

5、审议一次并做好审议记录,收集审议情况、存档备查。

(三)政府信息公开同步更新制度

1、要认真做好信息的上网和更新维护工作。主动公开信息在文件产生的第一时间上网,特殊情况的,最迟不超过30天。

2、网上公开的信息,除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足球比分网、机构职责等,其它信息网上留存的期限为1年。超过留存期的信息,要及时撤下。

(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和依申请公开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本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推进依法行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机关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机关的政务信息,除下列情形外,都应当予以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的;

2、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3、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

4、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5、与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直接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危乃个人生命安全的;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有前款第2项、第3项规定情形的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公开的,可以公开。

第三条应当予以公开的政务信息包括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

第四条对下列政务信息,本机关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

1、本机关发展规划及有关重大决策的情况;

2、本机关发布的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规范性文件、政策及措施;

3、本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及办事指南;

4、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5、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的示范文本等;

6、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方式、减免政策及其依据;

(五)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1、政府信息保密审查遵循谁发布、谁审查、谁负责原则。

2、在公开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实行保密自审送审终审三审制度。即拟公开信息处室、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领导分别对拟公开的文件或资料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自查、复核和认可。

3、对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4、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5、对发布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把关不严,导致严重后果或安全隐患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

1、政务信息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在公开该政务信息前,承办部门、科室应当与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公开的政务信息准确一致。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制作须公开的政府信息,在文件上盖章、署名的行政机关均负有公开该政府信息的义务。政务信息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不同行政机关之间对是否公开的政务信息存在不同意见的,报请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

2、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发布重大事项等政府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管理权限和程序执行。未经批准的,不得发布该政府信息。

(七)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

1、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建设的新情况以及社会公众关切,细化公开内容和公开标准。

2、对不予公开的信息以及依申请公开较为集中的信息和文件进行全面自查,梳理不予公开事项目录和依申请公开事项目录,对发现应当公开而未公开的信息要及时公开,可由依申请公开转为主动公开的要主动公开,梳理目录、自查报告。

3、原有公开事项清单以及公开事项标准目录需要依据法律法规或上级政策进行修改调整的,以及公开标准需要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修改调整的,应及时进行修改调整。

(八)政府信息公开备案制度

1、各处室负责人应及时将学校信息公开内容材料进行备案。

2、各处室负责人应及时将新的学校信息公开内容经分管领导或审议小组审核后,进行备案,并及时对外公开。

3、各处室负责人要定期对备案材料进行整理,按期送档案室归档。

4、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档案,指定专人保管。

(九)政府信息公开反馈制度

1、适时采取上门咨询、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评议中发现的问题。

2、各处室负责人要定期进行信息反馈,及时反映开展学校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3、监察机关要认真受理效能投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和反馈。

4、设立学校信息公开公开投诉电话,电话: 0552-4029959,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十)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

1、学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每年对负责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开展该项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

2、上述人员在年终总结中必须对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总结;

3、学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根据处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开展的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十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依据相关法律给相关人员予警告或行政处分:

1、工作人员违反 《信息公开条例》,不履行应尽义务的;

2、不按规定向申请人提供应该提供的信息的;

3、违反规定收费的;

4、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第三方合法权益受损害的;

5、违反保密审查规定,未经审核,公开保密信息的。

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https://www.chizhou.gov.cn/OpennessEnterprise/show/7.html

机构名称:池州市第一中学

办公地址: 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升金湖698

办公时间:国家法定工作日8:00-11:3014:30-17:30

联系电话: 0566-2026219

邮政编码:247000

传真号码:无